“江浙每年四綱鹽引,共八十萬引,這是官鹽,每引鹽就是三百斤,每引得稅銀三兩,公使銀三兩,即六兩銀子,窩本不算。這一共就是,四百八十萬兩,三七分下來,每年要交朝廷三百萬兩。”
飯桌之上,許庭光從菜碟裏麵,倒出來一些豆子,慢慢給杜修明算清楚這筆賬。江浙產鹽,一百餘萬,但官鹽卻隻有八十萬引,這算是指標。指標不夠,那超指標的,則是以私鹽的方式運出。
有人問,既然鹽引能賣錢,而鹽又有多,為何要限
未解鎖章節
想要觀看更多精彩內容
下載 APP 解鎖更多精彩章節
掃碼或復製鏈接到手機瀏覽器進行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