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杜陽,啟奏陛下!”
“諸位大臣的意見,臣認可!”
“想平息,必須將真相公布出去。”
“同時,臣還建議。”
“科舉考試的所有試卷,全部公布在貢院之中。”
“上榜和沒上榜的試卷,大家都能看得出來水平差距。”
杜陽彙報道。
“臣白強,啟奏陛下!”
“杜大人剛才的提議,實在妙不可言。”
“這樣做的確是最好的辦法。”
“科舉引起的風波,也能夠得到平息。”
白強道。
朱允炆對杜陽的建議,同樣讚不絕口。
杜師傅還真是足智多謀。
這辦法也能夠想得出來。
看來北方考生的鬧事之舉,應該很快就會得到解決。
杜陽的建議,朱元璋聽了也是眼前一亮。
證據?
不就是試卷嗎?
南北考生的試卷放在一起,差距不就很明顯了?
楚瀟在大殿角落,大臣們的聲音,他聽得十分清楚。
聽到杜陽的提議,心中不由嗬嗬一笑。
“隻有書呆子才能夠想出這樣的方法。”
“差距哪有這麼簡單?”
“這可是大明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!”
“朝堂上的南強北弱,已經非常明顯。”
“南方高、官當然為南方人說話。”
“但北方人沒有比南方少多少。”
“隻要他們抱團鬧事,後果不堪設想。”
......
“好!”
“杜愛卿的提議,朕同意。”
“初步調查的結果,今天就公布出去。”
“所有考生科舉考試的試卷,一起公開。”
“朕就不相信,北方考生看到試卷後還會繼續鬧事。”
朱元璋說道。
“調查還得繼續。”
“三個科舉主考官,不是還在都察院嗎?”
“今天再好好詢問一遍!”
“你們依舊分為三組,但得調換審查。”
“楊爍散朝後,到朕這裏要分組名單。”
朱元璋繼續說道。
聞言,楊爍心裏十分惶恐。
都察院的工作安排,怎麼如此精細了?
陛下著實很重視他們的審查。
這件事情,絕對不能出現任何紕漏。
“臣遵旨!”
楊爍應答。
“沒有其他的事情,退朝!”
朱元璋大手一揮。
......
此時,都察院衙門。
楊爍從朱元璋那裏回來了,正在布置今天的任務。
“早朝上的問題,你們大家都聽到了。”
“這件事情,陛下可是十分重視。”
“陛下認為一輪審查不夠。”
“所以,要進行第二輪審查。”
“之前小組的人,留下一人不換,其他的全部換掉。”
“接下來,我宣布分組的人。”
“楚軍等人負責審查趙高。”
“楚槐等人負責審查周濤。”
“楚瀟等人負責審查湯興。”
隨後,他目光朝眾禦史身上掃過。
“我再著重強調一下!”
“這一次的分組,是陛下拿著禦史名冊親自分的。”
“你們在陛下眼裏份量可不一般。”
“一個個給我打起精神,把這件事情做好。”
“要是出了什麼問題,沒有誰可以保住你們。”
“明白嗎?”
楊爍大聲道。
“明白!”
眾人回答道。
“好!”
“去吧!”
楊爍揮手道。
眾人離開,執行自己的任務。
楚瀟幾人來到留置湯興的房間。
但他心裏有些疑惑。
老朱沒有別的事情忙嗎?
禦史審查人員也要親自進行分組。
......
湯興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史。
這次的科舉考試,湯興算是倒了大黴。
居然去當了監考官。
否則也不會被牽扯進來。
審查上級,楚瀟運氣自然談不上好。
老朱來這麼一出,真是害了他啊!
......
一名綠袍官員和幾名衙役,來到城門口張榜處。
初步調查的科舉公告,已經張貼上去。
確認無誤之後,他們朝下一個城門走去。
那些南來北往的百姓,發現張貼新公告,迅速過來觀看。
有認識字的人,公開為大家宣讀起來。
“經過調查,現將科舉考試的初步結果進行公告。”
“北方考生,聯名集體奏疏主考官趙高、副主考官周濤、監考官湯興三人徇私舞弊一事。”
“上述三位主考官,並沒有徇私舞弊的情況。”
“這次負責科舉的考官,南方和北方都有。”
“北方考生說考官全部是南方人,完全不屬實。”
“......”
“科舉考試,一律按照成績擇優錄取。”
“所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試卷,還有評分結果,都將公布於貢院。”
“大家可以去進行查證!”
“特此公告!”
那人念完之後,一個個開始交頭接耳。
沒多久便有北方考生從附近客棧趕來。
他們看完公告,眼睛通紅,拳頭緊握。
甚至有人產生了把公告撕掉的衝動。
但被身旁人阻攔下來。
故意撕毀公告可是死罪。
“南方的貪官,簡直欺人太甚。”
“徇私舞弊的事情,居然被他們說得合法合規。”
“朗朗乾坤,光天化日,我們北方考生就這樣被欺壓下去嗎?”
“我們也是大明北方的子民啊!”
“這樣還叫什麼擇優錄取?”
“我們北方考生的試卷,在他們眼中就那麼一文不值嗎?”
“我還就不信,貢院不是有所有考生的試卷嗎?”
“大家去那裏看看,我們北方考生的試卷,到底比南方考生的試卷差了多少?”
眾人你一言,我一語。
更多北方考生也聞訊趕來。
湯正雄站在一塊大石板上,對著北方考生大聲喊起來。
“各位,你們聽湯某一句話。”
“貢院既然有所有考生的試卷,那咱們就去那裏看看!”
“不光是我們,還要請一些夫子一起進行評議。”
隨後,立即有人回應。
“湯兄,我同意你的建議。”
“我崔天偉跟南方考生非得一較高下!”
崔天偉說道。
“我高遠也如此!”
高遠說道。
北方其他考生,也是紛紛響應。
湯正雄看大家的意見一致,再次開口。
“既然如此,大家先散去。”
“回去之後,把我們的計劃通知其他人。”
“到時大家在貢院集合。”
“好!”
接著,一個個這才散去。
回去的路上,他們對調查結果還是非常質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