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閑走進後院,映入眼簾的一整院的蔬菜。
這一幕要是讓朱元璋看到,肯定會瞠目結舌,大為吃驚。
因為這裏的蔬菜,全是他從未見過的。
可是對於朱閑而言,就很稀疏平常了。
向日葵、花生、西紅柿等等。
全是他購物車裏帶來的食材,經過這兩個月的栽種,已經長出了些許果實。
隻要簡單炮製,就可以製成美食。
原想著今晚給便宜老爹露一手呢。
可惜了......
朱閑感慨著,提出了一筐子發了芽的土豆。
幸好那天買了不少土豆。
封建王朝,統治的基礎就是糧食。
百姓餓肚子,自然會揭竿而起。
如今的傳統主食依然是稻米小麥一類的,而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產量極低。
一個尋常的家庭,即使辛苦耕作,在交完給地主的租子後,所得也隻能勉強果腹。
如果遇到荒年,更是苦不堪言。
也隻有江浙這種富饒地區,可以憑借桑植有點餘錢來發展經濟。
而在明朝末年,小冰河期將達到頂峰。
屆時糧食產量降到穀底,以至於闖王造反,韃子崛起。
但土豆的產量,卻可以達到畝產四五千斤!
比米麥足足多幾十倍!
這麼說吧,如果可以在明朝末年鋪蓋地瓜種植,百姓們不餓肚子,自然不會有後麵的揭竿而起,明朝也能得以延綿。
想到這,朱閑輕鬆口氣。
不說別的,即使那便宜老爹真的出事,有了土豆,也能力挽狂瀾救他一命!
說幹就幹。
朱閑俯身,小心翼翼的將土豆埋進土裏。
蔬菜不過是口腹之欲,而地瓜,可是活命的免死金牌。
重要程度乃雲泥之別。
做完這些後,天色已經漸暗,朱閑活動了下脖子,突然想起:“哎,忘了問那便宜老爹在應天城住哪了。”
住哪兒?
自然是皇宮了。
寢殿中,朱元璋端坐在案前,翻看著奏折。
一旁服侍的李善長看到朱元璋滿臉認真的模樣,感慨不已。
朝堂,怕是要大洗牌了。
不一會,朱元璋放下奏疏,突然道:“真沒想到,這出行一趟,居然遇到此等天才!”
“陛下厚德載福,這都是上天庇佑啊。”李善長陪笑道。
“嗬嗬。”朱元璋輕笑一聲:“愛卿今日也辛苦了。”
李善長連忙拱手:“能跟隨陛下左右,還遇此天才,微臣倍感榮幸,何談辛苦。”
朱元璋抬手端起茶杯,突然意味深長道:“若不是遇此天才,這胡惟庸還真讓咱有點頭疼。其黨羽遍布朝野,許多官員都和他交往密切。”
說到這,他抬頭看了看李善長,道:“說起來,善長你也是他的貴人啊。”
“微臣惶恐!”
李善長心頭一驚,瞬間跪倒在地,渾身巨震。
他一直提心吊膽著,朱元璋會因自己提拔過胡惟庸而有所猜忌。
白天朱元璋隻字未提,回來時還全程麵帶笑容,心情很好的樣子。
他還以為此事就此揭過了。
沒想到,朱元璋居然一直記著!
隻是按著沒提罷了。
但現在突然提起,所謂何意?
李善長的腦海裏瞬間湧出無數個念頭,卻不敢細想,隻能誠惶誠恐的埋頭在地。
不曾想,朱元璋卻是直接起身,一邊親手扶起李善長,一邊說道:“哎,善長你這是做什,快快請起!”
李善長麵如土色。
朱元璋卻笑道:“善長啊,咱知道,你是擔心你和胡惟庸的那些陳年舊事,隻是提拔一下,有什麼的!”
“你追隨咱打天下的情義,咱一直記著!”
“聖上......”
李善長熱淚盈眶,說道:“陛下,微臣一定會辦好胡惟庸之事,定不辜負陛下隆恩!”
“好了,今天你也累了,今晚就留宿宮中,明天再走吧。”
“謝過陛下!”
李善長惶恐謝恩,允許外臣在宮中留宿,可是莫大的親近禮遇了。
就在李善長拱手離開時,朱元璋一邊淺飲茶水,突然出聲道:“還有,善長啊。”
“微臣在!”李善長緊忙轉身。
“注意口風,此事要是被其他人得知,可就不好了。”
“微臣遵旨!”
李善長緊忙道。
在去留宿處的路上,李善長全程感念皇恩的激動模樣,隻是到達偏殿,關緊房門後,他的表情瞬間切換,隻剩劫後餘生的慘白。
整個人脫力了一般,癱軟的倒在椅子上。
後背已經冷汗連連。
......
李善長離開後,朱元璋仍然在批閱奏折,隻是離開一天,奏折就堆了一桌。
朱元璋巔峰時期時,曾一天批閱了幾百封奏折,若不是他精力旺盛,早就死在案前了。
百忙之中,朱元璋還不忘吩咐親軍都尉府,也就是他最親近的心腹人馬,時刻盯著朱閑的一切。
不管他在忙什麼政務,都立刻上報給他。
親軍都尉領旨退下。
朱元璋看著桌上的奏折,無奈歎氣。
就在這時,外麵突然傳來一道聲音。
“重八,都這麼晚了還在處理公務呢。”
殿外,一個身後跟著幾名侍女的婦人徑直而入。
正是朱元璋的發妻,馬皇後。
二人於青萍之末相識,同生共死,即使問鼎天下後,依然以早年的稱呼互稱。
雖然她貴為皇後,卻十分樸素,服飾都隻是遵循禮製,並沒有裝扮太多。
“妹子,你來了。”
朱元璋抬眼一看,笑著放下毛筆:“公務還是得親自處理才放心啊,你怎麼還沒休息?”
“你沒回來,我哪睡得著啊。我給你帶了粉蒸肉餅,你快吃點吧。”
馬皇後怪嗔著,從飯盒裏拿出碗碟,擺在朱元璋案前。
語畢,坐在他的對麵,道:“你有心事我理解,但你出去好歹知會我一聲,讓我白等了半天。”
朱元璋聞言笑道:“哈哈,咱知道你心疼咱。但是咱和你說,今天出去,咱遇到了一個天才,可以幫咱排憂解難!”
“什麼天才大才,你先吃飯!”馬皇後並未細問。
這是二人在最初說好的約定。
後宮絕不幹政!
馬皇後堅守著這條原則,由此,後宮從無一人參與前堂朝政,皇親國戚也不過沾點富貴風光。
大明王朝,從未有過外戚之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