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從未有人懷疑過他的智謀,隻是紛紛猜測,他陷入沉寂的原因。
猜測最多的,就是他怕朱元璋登基為帝後,飛鳥盡良弓藏。
畢竟有很多曆史先例,開國功臣,通常沒什麼好下場......
以劉伯溫的聰明才智,定是怕朱元璋卸磨殺驢,才藏拙不出的。
隻是沒人敢把這些猜測說出來。
全部口頭稱讚劉伯溫急流勇退、不喜貪功什麼的......
這些議論,朱元璋怎會不知。
劉伯溫擺出這幅模樣,不等同於和全天下說,他朱元璋沒有容人之量嗎?
但無奈劉伯溫越是這樣,他越拿其沒辦法。
因為他一旦處置了劉伯溫,就相當於不打自招,大家說的沒錯,咱朱元璋就是毫無容人之量......
要是其他人這樣做,或許隻會被當做標新立異罷了。
但劉伯溫這個開國功臣明晃晃的這樣做,卻是引得天下人猜測不已,也給朱元璋添了許多煩惱。
就好比這次處置胡惟庸一事,也是得等到胡惟庸目中無人,跋扈到人盡皆知後,再拿出鐵證辦成鐵案。
才可以讓天下人心服口服!
這樣的流程雖然繁瑣,但人言可畏,即便是朱元璋也會在意影響。
“劉伯溫這家夥,裝的清高孤傲,其實呢?以咱看,他是最在乎那點清名的,不然的話為何會隱居朝堂?”
朱元璋沉聲道:“他若是真的不慕榮利,當時就不會跟隨咱造反!世人都說劉伯溫清流,以咱看,他是最貪心的!”
“不光想要榮華富貴和爵位,還想得到世人稱讚,全然不顧咱的臉麵!”
朱元璋氣的胡子飛起。
起先劉伯溫藏拙時,朱元璋還以為他是謙虛,幾次親去請他出山,但是劉伯溫隻稱身體抱恙,一概不應。
現在雖然也在朝堂,但是從未獻出一策一計。
好像個木頭人似的。
外人不明所以,愈發稱讚起劉伯溫不慕名利,但朱元璋的名聲,就一言難盡了。
可想而知,朱元璋對他有多麼氣憤。
這廝,簡直是把拉踩玩明白了!
“額......那劉伯溫,是有點沽名釣譽了。”朱標跟著附和了一句。
其實朱標對劉伯溫,也有差不多的看法。
這人,是有點過分矯情了。
在國家齊心改新之時,他在那裝傻充愣,甚至天天給皇帝引發非議,那不存心給人添堵嗎?
但是不管怎樣,此人的確才智過人,所以朱標才會提起他。
但竟然不是他?
“那還會有誰?”朱標皺眉沉思,屬實想不到其他人了。
“嗬嗬,說起真正的獻策之人,那可是個天才啊!”
朱元璋笑著感慨道:“此人,不過是名十幾歲的少年......”
“少年?”
朱標驚呼出聲,這絕對不可能。
這內閣製的內容,波瀾老成。
定是通曉古今,看遍了無數皇朝史書,才能想出這麼成熟的結構體製。
怎麼可能是一個少年提出的?
即便他從娘肚子裏就學習,也不過短短十幾年,怎麼可能有如此學問?
爹該不會讓蒙騙了吧?
“爹,此子是誰家公子?要不我先派人去調查一番?”朱標狐疑地說道。
“那可並非什麼公子,不過是一介草民,而且他父親早早離家,也並無什麼啟蒙老師。”
朱元璋一字一句的說道,即便是他說起朱閑的身世,都頗為感慨。
如果不是親身經曆,他也絕對不會相信。
一介少年,竟然把他都震撼到了。
“什麼?”
朱標沉下臉來,突然說道:“父皇,兒臣覺得沒那麼簡單吧?”
“我已經命親軍都尉府的人細細盤查了。”朱元璋笑道,滿意的看了朱標一眼。
朱標這麼謹慎是好的。
用人前盤查清楚,以免讓有心之人混進朝堂。
自己這個兒子或許不擅開拓,但守成可以說綽綽有餘。
“竟是這樣......”
朱標這才微微頷首,接受現實。
親軍都尉府的本事,他可是了解的,那全是從精兵強將中,再挑選出來的精銳,每個都頗為不俗。
這麼多年來,頗得朱元璋看重。
他們也不負期望,這些年給朱元璋辦了許多密事,都做的非常漂亮。
連他們都沒查出什麼問題,足以證明......這個少年,的確清白。
於是朱標長舒了一口氣,正色道:“既然這樣,兒臣當恭喜父皇,喜得天才,助父皇想出內閣製,此乃天佑我大明啊!”
“哈哈哈,起來吧。”
朱元璋爽朗大笑:“有機會的,我讓你二人一見,他這麼年輕,以後還可以輔助你幾十年。話說,這小子廚藝也很超凡,所做的一道菜品火鍋,讓咱屬實念念不忘,就連一道打鹵麵都讓人流連忘返。”
此刻的朱元璋,倒是褪下了帝王威嚴,更像是一個慈愛的老父親。
給自己的兒子盤算以後的生活。
“兒臣謝過父皇!”
朱標心中也頗為感動,明白朱元璋的一番苦心。
有一說一,朱元璋和朱標,真算是開國父子中父慈子孝的代表了,如果朱標沒有早夭,下一任皇帝一定是他,也就沒那麼多亂事了。
“父皇,你剛才說的火鍋是什麼啊?那位天才還擅長做菜嗎?”
此時氣氛溫馨,朱標也笑著說道:“父皇如此難忘,那等兒臣見到那位天才,一定討教學習,然後親手給父皇烹製品嘗。”
“哈哈,等有機會一見,你就知道了。”
朱元璋擺了擺手。
就在父子二人談笑間,一個太監卻捧著一份奏折,匆匆走來。
“陛下,韓國公上奏身體抱恙,請求告假兩日。”
“嗯?”
朱元璋拿過奏折一看,輕笑道:“準了,從內庫挑幾樣補品,送去韓國公府,讓國公好生調養,先不用操心朝堂之事。”
“遵旨!”
“父皇,韓國公這是......”
朱標疑問道,前有劉伯溫裝聾作啞,就夠給朱元璋添堵的了,現在李善長也來告假這一套?
這是何意?而且父皇怎麼還一副挺樂意的樣子,居然沒有煩心?
“嗬嗬,韓國公還算聰明,這是想要躲開胡惟庸的風波。”朱元璋放下奏折,隨意地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