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陳辰眼睛直勾勾盯著陳兆言背後的牛角弓,說道:“明白,嫂子,挑最肥那隻燉了,給爹補補。”
陳兆言剛才繃著的臉一下子有點繃不住了,嘴角想往上翹,又被他使勁壓下去。
“德性!”他罵了一句,拄著拐杖進了堂屋,背過身去,嘴角才徹底咧開了。
雖然覺得陳辰哄他,八成是惦記他背上的弓,可也不耽誤他高興。
羅秀雅彎腰從四隻山雞裏挑了最肥的一隻,開始拔毛收拾。
另外三隻,陳和從外麵鏟了些雪蓋在上麵,留著保鮮。
一隻留著吃,剩下兩隻去賣。
晚飯還是粟米粥,外加一大鍋燉山雞。
還有苦根,是冬天裏少有的能挖到的野菜。
燉山雞剛端上桌,香味就飄出來了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比較新鮮的感覺,今天的雞肉特別的香,湯麵上還浮著一層黃黃的油花。
這下不止陳誌文,連陳辰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。
“吃吧吃吧。”陳兆言笑著說。
陳誌文立刻舉起碗,等著陳和給他盛。
陳辰先嘗了口雞湯,真鮮,比燉兔子好吃多了。
“好鮮,怎麼做的?”
“就多放了點鹽,沒別的。”羅秀雅自己也嘗了一口,不在意地說。
難怪。陳辰這才想起,昨天的兔子湯基本沒啥鹽味。
知道快能換糧了,羅秀雅心裏有了底,煮山雞時多撒了把鹽,沒想到味兒更鮮了。
“好吃!好喝!”陳誌文咕咚喝完一碗,舉著碗讓陳和再添。
陳瑤芳撇撇嘴說道:“你一隻雞沒抓著,還好意思吃這麼多?”
“我......”陳誌文小嘴一癟,眼看要哭。
陳辰順手夾了個雞腿給他說道:“再不吃我吃完了。”
羅秀雅瞪了陳瑤芳一眼說道:“就你話多,雞肉還堵不上嘴?”
“我可是抓了一隻的。”陳瑤芳挺起胸脯,很得意:“小叔都誇我了!”
“行行行,你也吃雞腿。”羅秀雅把另一隻雞腿夾給陳瑤芳。
陳辰問陳和:“大哥,你明天怎麼去縣城?”
大田村歸永年縣管,離縣城有三十裏地。
官道年久失修,坑坑窪窪,特別難走。
原主能背著糧食走到縣城換酒肉,吃飽了再走回來,難怪倒在路邊睡了一宿。
估計一半是醉的,一半是累癱了。
陳和放下碗說道:“走著去唄。明天卯時前動身,天黑前應該能趕回來。”
陳辰本來也想去縣城看看,一聽隻能靠腿,頓時沒勁了,想著還是等以後借個驢車再去。
“我明天懶得動了,你可以穿爹的羊皮褂。”
“好。”陳和點點頭,看來三弟是變了點,可這懶勁兒還在啊。
陳和也有棉襖,但遠不如陳兆言那件羊皮褂暖和。
那是真皮毛的,平時隻有陳兆言上山打獵才舍得穿。
陳兆言這時開口:“明天跟我學射箭,學會了就把弓給你。”
“真的嗎爹?”
“嗬,你以為射箭好學?你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以後就別想碰弓了。”
“我肯定好好學!”
一鍋山雞湯下肚,一家六口臉上氣色好了不少,不再像之前那樣菜黃了,連表情都活泛了。
羅秀雅收拾著碗筷,臉上止不住笑。
回屋後,她坐在床邊說:“連著兩天吃上肉了,以前哪敢想。這會兒感覺身子都輕省多了。”
“你之前還說小辰想騙田契呢。”陳和打趣她。
“以前小辰那混樣,我哪敢信他一下子就變好了。”
“你啊。”陳和坐在床邊指了指她,“小辰都十八了,該懂事了。”
“是是是,懂事了。要是他天天都能抓著山雞,咱家日子就好過了。”
“想啥呢?以前咱爹身子骨好的時候,十回進山有八回空手,還指望天天撿山雞?”
“也是,還是運氣好。”羅秀雅說道。
要不是運氣好,哪能正好碰上山雞窩?
可這好運氣,總不能天天有。
這次,陳和沒再反駁。
他以前跟陳兆言進過山,知道打獵這事真得看運氣。
可能剛進山就碰上東西,也可能轉悠一整天啥也找不到,隻能空手回來。
“哎,你說......”羅秀雅躺下了,“二郎要是真幹上獵戶,那家裏的地不就都歸咱倆種了?”
陳和當然明白她想啥,哼了一聲:“歸咱種,打下的糧食也得給小辰分一半。”
“那也行啊。給別人家當佃戶,也就能分三成呢。”
陳辰連著兩天帶回來東西,本來都絕望了的羅秀雅,突然覺得日子又有奔頭了。
“對了,你平常多留意點,要是有合適的姑娘,再給小辰說說親。”陳和又補了一句。
“放心,我記著呢。”說完她又加了一句:“要是二郎能天天打到東西,都不用我張羅,人家自己就找上門來了。”
第二天,風小了點,天還沒亮透。
陳和已經背上柴火,拎著兩隻山雞出門了,剛出村口,碰見也要去縣城的村民。
那人立刻湊上來問道:“陳大郎,昨天我可聞見你家飄肉香了,這不年不節的,咋吃上肉了?”
這年頭,人餓狠了,老遠都能聞見肉味,燉雞的香氣根本藏不住。
陳和得意地拍拍腰。
那人看到雞說道:“山雞?陳叔打的?”
“是我弟弟,昨天都吃了隻了,很香......”陳和說道。
就這樣,對麵的村民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。
這大冬天的,要是能喝上一碗肥山雞燉的湯,那得是什麼神仙滋味啊。
“賣嗎?”那人猶豫著問道。
“不賣我拎出來幹啥?看在同村份上,一百二十文一隻,你要的話,我省得跑縣城了。”
那人嚇了一跳,說道:“一百二十文?這價可不便宜,能買十幾斤小米了。”
“這都給你算便宜了,我送到城裏酒樓,少說也能賣一百五十文。”
“那還是算了,過冬的糧都不夠吃呢,你還是去城裏賣吧。”
雖然饞得要命,但今年收成差,官府又新加了個“征燕稅”。
弄得大家日子更難過,家家戶戶都缺糧。
除了平時就有家底的,鄉下誰舍得一次花一百多文錢就為了吃口好的。
陳和本來也沒指望他買,腰上掛著山雞,跟那人一塊走,就這麼招搖地穿過了村子。